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鄉愿」的解釋及典故(轉貼)

  集體的不作為.集體的懶惰草率.(個人的獨善其身.沽名釣譽.孤芳自賞)

「鄉愿」的解釋:    1)「鄉愿」的人....指個人的鄉愿.       2)「鄉愿」的行為.....指集體的鄉愿.


*濫好人.


*偽君子.


*鄉中故意裝出忠厚老實的樣子以討人喜歡的人.


*是一種圓滑、虛偽、自以為是,偽裝好人.


*所謂鄉愿,指的是在一個鄉村裡有一個惡行霸道的小混混,但是所有村民都很淳樸,大家都不敢糾正他,反而更讓那個小混混更加自以為沒錯!


*人人說好的人,孔子給他叫做鄉愿。陽貨十三孔子說﹕「鄉愿,德之賊也﹗」﹙鄉愿就是人人說好的那種人,孔子說他是道德的盜賊﹚。


*孟子作結論說,鄉愿做事遮遮掩掩,專想討好世人。


*孔子曰:鄉愿,德之賊也
有一種人,不但善於掩藏自己行為上的過失,而且會觀察社會大眾的需求,做出隨波逐流地偽善工作;但是這種人其實內心詭詐多端,孔子說:「鄉愿,德之賊也。」因為這種人最容易敗德傷俗。


*外貌忠厚老實,討人喜歡,實際上卻不能明辨是非的人。


*所謂鄉愿,指的是在一個鄉村裡有一個惡行霸道的小混混,但是所有村民都很淳樸,大家都不敢糾正他,反而更讓那個小混混更加自以為沒錯!


*【論語·陽貨】記載了孔子這樣一句話:「鄉愿,德之賊也。」「賊」在這裡作形容詞用,「德之賊」  是道德敗壞的意思。孔子說話一向溫文爾雅,像這樣強烈的否定,語氣如此激憤,在【論語】中是不多見的。那麼,這「鄉愿」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孟子對「鄉愿」作過解釋:「閹然媚於世也者,是鄉愿也。」原來「鄉愿」是指具有某種不良人品的人。這種人外表忠誠謹慎,實際上一腦子壞思想,是個不折不扣、欺世盜名的傢伙。孔子斥責這樣的人,是與他強調做人要注重「仁」和「禮」的統一是一致的。


*孔子所謂鄉愿大概是指偽君子,指那些看似忠厚實際沒有一點道德原則,只知道媚俗趨時的人。


*孟子所言大約是說言行不一,當面背後各一套的四方討好,八面玲瓏的人就是鄉愿。這種人隨波逐流,趨炎媚俗,更多的是指道德敗壞的小人。


*有一個德國牧師在希特勒暴政下,描述了一段外國的集體鄉愿,
  『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我不說話;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
    此後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不是工會成員,我繼續不說話;
    再後來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還是不說話;
    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


    啊,這個是一開始不能見義勇為,看人為惡卻不阻止,搞到後來搞死自己的鄉愿


孔子追求的理想人格是仁智雙彰、文質彬彬的君子人格。具體而言就是能做到中庸,做到仁與禮的統一,即既能堅持仁義的原則,又能與周圍的世界和諧相處。然而有一種人,他們八面玲瓏,四處迎合,趨炎附勢,隨波逐流,看起來和別人關係融洽,一片和諧,其實沒有一貫的原則。孔子把這種人稱為「鄉愿」,也就是偽君子,並認為他們是「德之賊」,是賊害道德的人。

孔子為什麼這麼討厭「鄉愿」呢?就是因為這種人是貌似中庸,實則與中庸的精神背道而馳;這種以假亂真的行為,會造成人們對中庸的錯誤理解,損害真實的德性。關於這一點,孟子作了清楚的說明。萬章問孟子:「什麼樣的人可以叫作鄉愿呢?」孟子說:「這種人會批評狂放之人說:『為什麼這樣志氣高大呢?實在是言語和行為不能相照應,行為也不能和言語相照應,就只說古人呀,古人呀。』他們會批評狷介之士說:『為什麼這樣落落寡合呢?生在這個世界上,為這個世界做事,只要過得去就行了。』八面玲瓏,四方討好的人就是鄉愿(好好先生)。」

萬章又問:「全鄉的人都說他是老好人,他也到處表現出一個老好人的樣子,孔子竟說他是賊害道德的人,為什麼呢?」孟子回答說:「這種人,要指摘他,卻又指不出什麼大錯誤來;要責罵他,卻又無可責罵的,他只是同流合汙,為人好像忠誠老實,行為好像方正清潔,大家也都喜歡他,他自己也以為正確,但是與堯舜之道完全違背,所以孔子說他是賊害道德的人。孔子說過,厭惡那種外貌相似內容全非的東西:厭惡狗尾草,因為怕它把禾苗弄亂了;厭惡不正當的才智,因為怕它把義弄亂了;厭惡誇誇其談,因為怕它把信實弄亂了;厭惡鄭國的樂曲,因為怕它把雅樂弄亂了;厭惡好好先生,因為怕它把道德弄亂了。」孟子的這些話,詳細地說明了孔子為什麼討厭鄉愿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