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5日 星期一

新的精神病名詞.將(懶惰) (性上癮+縱慾) (愛發脾氣)(過份自我)列入精神病.

 
 2010年02月15日 壹蘋果


(懶惰) (性上癮+縱慾) (愛發脾氣)(過份自我)是新精神病名詞.現時生活實例很多......


懶惰、性上癮 擬列入精神病


懶惰、性上癮的人,未來恐列入精神病中的一員。根據香港《蘋果日報》報導,美國精神病協會出版的《精神失調的診斷和統計手冊》(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逾50年來被喻為精神病學界的聖經,現正籌備出第五版,有專家建議正式確認數十種新精神病,包括性上癮和多種情緒病,新書預計於2013年出版,估計會接納大部份建議。


發脾氣變間歇性暴躁失調


專家建議確認的新精神病,包括一般稱為懶惰的「緩慢認知速度失調」;兩人之間難以相處的「關係失調」。孩子經常發脾氣的「情緒失調導致煩躁不安」;青年過份自我中心的「精神失常危機綜合症」;男性渴望有多個性伴的「性慾過度失調」;成人不時發脾氣的「間歇性暴躁失調」等。


對此,英國威爾斯臨床心理學教授本托爾批評,這些建議的病症大部份毫無意義和沒科學根據,「但精神病種類越多,精神病專家就越賺錢」。


1 則留言:

  1. 上癮很可怕滴,看精神科醫生怎麼說以下資料引用自:
    所有的精神科門診,如果以患者或者是看病的人,這個問題的出現率應該是前幾名:「這個藥物服用會不會上癮?」大部分的開藥醫師都不太能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從候診間的慢性精神科患者人數居高不下,就已經暗示了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
    這也不禁讓我想到之前曾和一位醫學中心的資深主治醫師跟我的對話:「當初選錯科了,現在醫院管理階層最喜歡的科之一就是精神科,因為精神科的患者大部分來說得長期就診,以醫院來說,這是永續經營的典範。」
    到底精神科藥物服用在控制什麼?我在門診及演講時,常會劃三個格子作說明,精神科看診的重點就是中間的症狀收集,根據症狀給精神科藥物來控制或者緩解症狀, 至於症狀的根源從何而來,患者或看診的人並未像內外科醫師一般做過客觀的身體檢測,即便是一般最 常被告知的自律神經失調也是症狀,因為沒有人會無緣無故讓自律神經失調,除非是身體功能失衡或遭受莫大的心理壓力,難以排解,否則自律神經會照本操課,不 會無故叛變。
    因此我們要問,若一開始沒有把導致身心症狀產生的原因找出來,只以藥物控制症狀,一旦藥物停下來,症狀還是會出現。至於藥物服用一段時間以後,大腦原本自己的神經傳導物質運作的規律性會被精神科藥物改變,這樣的改變無法在藥物暫停馬上回覆到之前自然運作 的狀態,因此往往會因為精神科藥物停用或突然減量而引發明顯的戒斷不適,當事人往往以為自己的「精神疾病」還未痊癒,擔心而繼續服藥,最後往往陷於「精神疾病尚未痊癒」還是「精神科藥物成癮」的困惑。
    當我們談到憂鬱症時,大部分的醫師都會強調憂鬱症有病程,因此一定要服藥到一段時間後,才能把藥物慢慢停下來,過去我在部落格也曾對此提出討論,提醒大家:憂鬱的確有其病程,但大部分的患者可不藥而癒,況且抗憂鬱劑的副作用,絕少有醫師開藥時會先說明與 提醒,有興趣瞭解的人請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9&prev=443&next=171&l=f&fid=27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650&prev=2833&l=f&fid=27
    事實上,在開藥之初,原因就沒有被查清楚,因此當開藥的醫師解釋精神疾病還未好,也只能姑且聽之而繼續服藥,然而事實真的如此?精神症狀的源頭真的無法被瞭解嗎?建議大家可以參考功能性醫學的觀念及作法,稍做比較,大家就不難瞭解,身體功能失衡,的確會波及神經系統而產生運作的失調,透過相關的檢測,瞭解身體功能失衡的原因直接做處理,往往在六到八週的時間可以恢復,有興趣進一步瞭解的人不妨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3729&prev=13962&next=13481&l=f&fid=41
    至於心理巨大壓力或者困惑所造成的衝擊,往往是短暫的,大部分的人在短時間應可恢復,絕大部分並不需靠藥來控制,不過也有些人,因為之前以存在一些身體功能失衡的狀況而不自知,最後再加上壓垮駱駝的最後幾根稻草的心理壓力事件導致精神症狀,除了應用有效的心靈處理技術或者生活改善技術以外,也最好藉由功能性醫學來一併協助處理比較妥當。

    鄭重提醒:
    已經在服用藥物的人,最好不要擅自自行減藥或者停藥,因大腦經過一段時間的精神科藥物作用,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已非自然的平衡,若是突然把藥減量太多或者停藥,容易引發戒斷的不適,這不一定是病情復發,但因為非常不舒服,因此當事人往往以為自己病沒好, 更認定自己是無法痊癒的慢性病患。
    建議大家,藥物減量,務必在有經驗的的專業人員建議及監督下,按梯度慢慢減量,不同藥物,會因為當事人的服用時間及狀況而有所不同,減藥的量及速度也不盡相同。由精神科教授撰寫的「為藥瘋狂」一書的第七及第八章,也提到相關的藥物減量原則,大家可以參考,但實際的藥物減量,仍須和專業人員討論。(作者鄭醫師為光能診所院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