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馬英九怎麼辦?慢了.罷了.「不沾鍋的境界與虛實」都不做...再選何用?



*司法改革之遲緩且盡喪民心.


*國家元首所為何事?提供願景、激勵人心、明辨是非、導正風氣…皆是也


不沾鍋的境界與虛實                   2010-12-14      中國時報 【張景為】


     不知道從何時起,不沾鍋,這三個字就如影隨形地跟著馬總統。按不沾鍋的字面看,原本是中性的;馬總統自己不也解釋過,凡是惡劣的、非法的、不合體制的壞鍋,他絕對不沾。但曾幾何時,很不幸的,如今當許多人提到馬總統不沾鍋的個性與風格時,幾乎都帶有一種嘲諷的意味;綠營自然是大加抨擊,連藍軍都會搖頭嘆息,頗有恨鐵不成鋼之憾。


     馬總統應該會委屈地認為這是積非成是,但這的確已成為他負面的烙印。前天他到澎湖視察,在與媒體餐敘時所說的話,再一次體現了外界觀感與馬自己認知上的盲點,乃至爭議。首先,對於連勝文遭槍擊案,馬總統說,因為兇手與槍枝都已找到,因此他對破案有信心,對案情他是保持距離,「我問都不問了」。


     馬總統的信心或許其來有自,也有安定人心的用意,但是他對案情強調的「保持距離」,與目前案情衍生的亂象與遲滯的進度,乃至社會人心的浮躁焦慮,顯然也有很大的距離。正因為連案的情況和三一九槍擊案完全不同,卻也搞到如今的真相難明,流言紛擾;偵辦方向從原先的將大(政治)壓小(治安),變成由小變大,再變成大小糾纏,等到不知何時案子破了,信心還能變成信任嗎?


     馬總統又說,對於司法案件,他從擔任法務部長以來的態度都一樣,「就是要躲得遠遠的」,對於司法個案,「即便有時候知道是不對的,都不能說」。這番話說得理直氣壯,完全符合馬總統一貫的理念,但聽在社會大眾耳裡,恐怕是怎一個怪字了得


     馬總統強調的當然是司法個案,但即使明知是錯的也不能說,甚至是沒辦法,這套說法或邏輯,倒真是不沾鍋哲學的最高境界,非有極高的法律與語意學素養者,恐難參透箇中三昧。這就讓我想起前幾天我受邀的一場餐會,主人與賓客中有些是馬的同學好友,席中不免談到馬的連任挑戰,當談到馬最常說的就是尊重體制時,有人脫口而出,與扁朝之踰越體制,濫權玩法相比,回歸體制務本固然甚好,但「若體制本身也出了問題」,又當如何?而以連案偵辦之亂、司法改革之遲緩且盡喪民心難道不是體制鬆散、專業治理出了問題?除了保持距離、消極以對,難道別無它途?


     馬總統甚喜引用儒家學說,展現的是垂拱而治,己身先正的風格,對照扁朝時的某些亂象,固然頗有正本清源之範,但卻未能兼善天下。民進黨八年執政下來,在文官任用上留下若干違背體制、乖逆風氣與扭曲法規的問題,導致今日出現不少上令不能下行、政策與執行出現斷層落差的現象;何況今日並非承平安樂時代,民心望治甚殷,尊重體制可矣,但國家領導者除了為民表率,更必須以積極的態度與行動,不計毀譽,針對體制大刀闊斧強力改革,如果徒託體制自行,對於賦予大權的民選總統,必然會出現「選你何用」的質疑。


     國家元首所為何事?提供願景、激勵人心、明辨是非、導正風氣…皆是也,馬總統亦庶幾近之。但即使他再如何廉潔勤奮,唯獨在如何破除不沾鍋的魔咒上,始終困窘於民意的期待。如果不能先導正、改革體制,加上用人確實得法,又怎能奢談一切尊重體制?這不僅是馬總統邁向二○一二極大的路障,更考驗國家領導人的智慧與決心。


司法呢司法呢司法呢司法呢?


1 則留言:

  1. 如果有能力的人都"趨吉避凶",那麼百姓也只能喊喊"司法改革"的口號自我安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