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9日 星期六

【妄想症】剪不斷理還亂的


      

【妄想症】剪不斷理還亂的


        這幾天最熱門新聞就是持槍劫持遊覽車的刑案報導。有鑑於歹徒夫婦犯案所訴求的內容僅是因水電、土地等糾紛,而懷疑檢警蓄意迫害,居然以如此極端、誇張的手法向法務部長陳情,不禁讓人納悶:「有那麼嚴重嗎?」


回顧記者與街坊、家人訪談內容,並從其過去具精神病史與行事敏感、多疑、猜忌特質,總認為有人串聯要陷害他來看,恐為妄想症個案,而如此激動表現,疑是症狀惡化,先發制人的結果。


所謂妄想症為一種思考偏差的精神病,患者雖然缺乏現實感,但並無嚴重的人格解體,智力功能也未有明顯損傷。其妄想內容並不如精神分裂症般荒誕、古怪,多在現實環境中可能發生,例如被人跟蹤、算計。故其仍能正常工作、結婚,差別僅在於他有一套與現實格格不入的信仰系統,錯誤虛假的想法,即使有無庸置疑的反證,仍是執迷不悟。


常見的妄想內容約五類,強調固定不變(周遭發生的事件會配合妄想內容遭曲解,妄想內容絕不會變動)與系統化(纏繞某特定主題,自成邏輯):


被害妄想:懷疑有人要惡意虐待、對付他或找碴,故要採取行動討回公道。


嫉妒妄想:認為配偶不忠有外遇,嚴重者甚至衍生婚姻暴力,破壞家庭和諧。


色情妄想:認為某人對自己有意或已發生過關係,但純粹是患者一廂情願。


誇大妄想:認為本身有超人般的地位、權力、財富、相貌、智慧,自以為是。


妄想症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目前較可信的有因物質濫用、腦傷所造成的後遺症,或研究結果所宣稱的基因遺傳、神經傳導物質分泌過度等因素。


在治療方面,患者因疑心重,自願就醫意願不高,關係難以建立,故效果不彰。但專家建議,若能於患病初期介入,藉由個人、團體心理治療提供支持,協助其發現思考盲點,重新學習理性應對技巧,並搭配服用藥物,應可防止症狀的惡化或慢性化。晤談或治療過程中更要注意五要點,以避免當事人的強烈排斥:


取得信任,莫馬上切入主題,以引發個案戒心;有了好感,凡事好商量。


不要直接面質,應旁敲側擊,先由無關話題下手,循序漸進,瞭解其想法。


間接表示症狀對生活的影響,由關心角度出發,誘使其能深刻反省。


對正向努力與優點應給予鼓勵、認同,而非全盤抹殺其既有言行。


談話內容保密承諾,藉以提高個案表達意願。


另外值得探索的是,該事件中歹徒的妻子雖無精神病史,卻附和先生的妄想內容並夥同劫車,居然未予以勸阻,讓人匪夷所思,推斷二者恐屬於共享性妄想症,或稱引發性精神疾病。其主要是一人被引入另一人的妄想,使自己也跟他相同罹患妄想症,彷彿心理上的傳染病。


專家認為,這種病通常是共同緊密生活者彼此分享相同的妄想,其中有精神病者多是生活中較有影響力者,其他人對他的說法則深信不疑,而當妄想付諸實現時,常因集體行動而造成極大的危險。 


 隨著社會的景氣蕭條,市場競爭白熱化,精神病患自殺、傷人鬧事新聞屢見不鮮,然而在傳播媒體的渲染與民眾的誤解下,其多受到不平的待遇與歧視、冷落。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多因未按時服藥與承受社會壓力過大造成,基於「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或許政府積極於提升就業機會同時,也應注重心理衛生教育的推行、宣導,相信應可減少事發後無謂社會成本的負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