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黑心食品(氰化鉀之毒魚集團).搜獲氰化鉀高達1075公斤,足可毒死上萬人.余定丞(卅五歲)毒魚集團首謀.共犯蔡亨中、侯豐榮、洪伯然.黃博俊

.用哭之外.用癌症來做無知的抗議


余定丞(卅五歲)為首的五人毒魚集團.共犯蔡亨中、侯豐榮、洪伯然.黃博俊


毒魚集團在雲嘉沿海毒魚至少已有半年,初估至少有兩萬公斤毒魚流入市面及餐廳,已被消費者吃下肚。


如何辨識毒魚


1.魚眼凹陷、凸出且眼眶泛紅、眼濁,可能遭毒物侵害
2.遭氰化鉀毒死的魚,魚鰓有杏仁味道
3.魚鱗和魚體有黏液或白濁有刮痕,魚兒可能不健康
4.盡量購買活魚
資料來源:嘉義區漁會、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


(中央社嘉義5/24日電)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今天在嘉義縣東石鄉破獲一個5人毒魚集團,起獲氰化鉀1公噸、死魚232公斤,專案小組研判毒魚已流入市面。為免誤食毒魚,消費者可從魚眼來研判是否為毒魚


海巡署第五巡防區所屬單位組成的專案小組,凌晨在東石鄉洲仔逮捕5名毒魚集團成員。由於起獲的氰化鉀高達1075公斤,足可毒死上萬人,引發漁民同聲撻伐。


專案小組指出,氰化鉀是屬於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第三類毒性化學物質,大多是用於電鍍和處理金屬表面的工業用原料,由於毒性極強,因此向來有「毒中之毒」之稱。


如果成人體內累積氰化鉀劑量超過1ppm,就有可能造成中毒症狀,輕者會有頭暈、噁心、心跳加速等,嚴重者會造成昏迷、呼吸衰竭、痙攣甚至死亡。


專案小組表示,這個毒魚集團自去年12月起開始出貨,有海巡署查扣的「出貨單」為證,然而卻無法證明這些漁獲是否氰化鉀毒害。加上集團成員堅口不說從何時開始毒魚,因此無法得知有多少不知情的消費者受害。


集團成員僅坦承氰化鉀是向1名林姓男子購買,其餘供詞多半避重就輕,但專案小組合理懷疑,從查扣的大批氰化鉀看來,這個集團毒魚已經有一段時間,毒魚也早已流入市面。


專案小組表示,由於氰化鉀有一些淡淡的杏仁味,因此民眾如果吃到含有杏仁味的魚,就有可能是問題魚。雖然人類吃到毒魚,不會立即中毒,但毒素累積在體內,還是會危害健康。


專案小組指出,為了避免吃到毒魚,消費者在挑選魚隻時,可從魚眼來研判,健康的魚,魚眼凸出、鰓呈鮮紅色,魚身有光澤。


如果消費者選購的魚,1)魚眼凹陷混濁,2)魚身沒有光澤、3)或呈紫白色,有可能就是問題魚,要特別小心。


...............................................................


主辦的雲林機動查緝隊指出,半年來接獲不少漁民反映有人在毒魚,害他們捕不到魚,經長期跟監,發現以余定丞(卅五歲)為首的五人毒魚集團,長期在雲嘉海域活動,且組織分工細膩,從購買取得氰化鉀到選定毒魚地點、判斷潮汐到供銷貨,都有一定流程,尤其該集團已膽大妄為到連白天都敢出海,嚴重危害生態。


專案小組說,該集團主要在出海口犯案,外海外傘頂洲也有犯案蹤跡,多利用海水漲潮時先布網,再把毒物投入水中,靠著水流波動,不到十分鐘大小魚群全部昏死浮起,把不值錢的小魚丟棄,只留下不到一成體型較大、價格較高魚種,賣到特定餐廳或有合作的中盤商。


前天晚上九點多,專案小組算準潮汐,根據跟監回報,守候在朴子溪南橋,一等集團卸貨,馬上人贓俱獲,帶回主嫌余定丞、蔡亨中、侯豐榮、黃博俊和洪伯然,除查扣兩百卅二公斤魚獲,也在洪的工寮找到四十三包,重一千零七十五公斤的氰化鉀。


專案小組發現,嫌犯前天捕獲的漁獲,不乏竹午魚、黑鯛、石斑等高經濟魚,其中一尾竹午魚因體型碩大,市價就達二、三千元,另外黑鯛、石斑每台斤也有二、三百元,合計一天收入達十萬元以上。


因氰化鉀屬管制毒物,海巡署查出余嫌是跟雲林口湖一家專賣水產藥物的店家和一李姓民眾買進毒物,昨同時約談長期合作的許姓中盤商,粗估這群不顧他人死活的惡質毒魚集團犯案多起至今,獲利已達上千萬元。


專案人員說,五名嫌犯非漁民,卻經常有大量魚產供貨,早被鎖定。余嫌聲稱因脊椎受傷,找不到工作,因要支付前妻和孩子贍養費才鋌而走險,但事實上他從事毒魚多時,平日沒事就賭博,才想靠這種方式謀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