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何謂「羅生門」?

羅生門是什麼門
什麼是羅生門呢?
大家的片面瞭解,多半只在於「各說各話」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其實,羅生門是日本導演黑澤明所拍的電影,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林下》。
羅生門只是小說中被提及的一座破敗的城樓。
小說裡寫道:荒蕪不堪的羅生門,被狐狸當成棲身之處。
盜賊進駐羅生門,甚至有人會把沒人認領的死屍拋棄在這一座頹圮的城樓下。
因此,夕陽西下後,人們都懼怕這一帶,沒人敢在城門附近走動 ……
故事是在附近的竹林裡發生的。
黑澤明的電影裡有四個最主要的人物:強盜、武士、武士的老婆和樵夫。
強盜想染指武士的美嬌娘,騙武士和他去尋找寶藏,把妻子擱在一旁,
路上強盜將武士綁了起來,回頭強暴了他的妻子,還耀武揚威的把武士的妻子帶到武士面前,問可憐的女人:「妳要跟誰?」
沒想到,武士竟想拋棄失貞的老婆,強盜一聽,覺得很沒意思,也不打算要這個女人了。

 


選擇性認知為利益
女人同時被兩個男人拋棄,覺得自己很沒面子,挑撥武士和強盜決鬥,
兩人都怕得要命,劍法慘不忍睹,後來強盜一時僥倖,殺了武士。
有人死了,一夥相關人都被抓到衙門問話,同樣一件事情,四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
強盜說,他見義勇為與武士比劍,才贏得美人芳心;
妻子說自己是個貞潔烈婦,被強盜強暴後,企圖自殺;
武士透過靈媒說,他是因為被妻子背叛,為了武士尊嚴壯烈切腹自殺。
連當鬼也沒說實話。


 


唯一看清楚真相的樵夫,卻因偷了武士的短劍,不敢吐露真相,最後才在「羅生門」良心發現,將真相說出。
這部 1950 年拍攝的電影,十分轟動,也讓人們思考「為什麼同樣經歷一件事,每個人嘴裡說出來的事實卻都不一樣?」


此後「羅生門」就變成「各說各話」的代名詞。
這各說各話之中,都蘊含了片面的真實,片面的謊言。
每個人都會為了捍衛某些東西而說謊:
為了面子、為了貪圖利益,片面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說法,
這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選擇性認知」,也是人性中永遠不會消失的陰暗面。



什麼叫「羅生門」? 



每次碰到那種大家各說各話,搞不清楚事情真相的新聞,主播都會說:「有如羅生門 …」。不過,我很懷疑他們是不是真的知道這典故是哪來的 ?。

什麼叫「羅生門」?

電影「羅生門」裡主要的人物有武士、武士的妻子、強盜和樵夫等四個人,事件的真相是強盜見到武士的妻子秀色可餐,想佔為己有,於是編了一套說詞騙武士說某地有一處寶藏,邀武士一起去尋寶,武士相信他的話,就把妻子放在一旁,跟隨強盜去了。 
走了很遠的山路,強盜利用機會竟把武士綁了起來,然後再回到武士的妻子那邊,強暴了武士的妻子,再帶著武士的妻子來到武士的面前,

質問武士的妻子是要從此跟著強盜還是跟著武士?
不料武士竟然從此不要這個老婆了。強盜見武士不要他的老婆,覺得沒有競爭, 
他也不要那個女人了。
武士的妻子覺得這樣太沒面子,就挑撥武士和強盜打起來,誰知兩人比起劍來,竟然和一般地痞流氓打爛仗無異,兩人都怕死,而且毫無劍法可言,搏鬥間強盜幸運的殺死武士,這整個過程,都被上山打柴的樵夫看見了,可是他趁大家都離開現場後,偷走了武士身上名貴的短劍,後來這夥人都被抓去衙門問話,每個人都有一套漂亮的說詞。
強盜的說法是他很英勇的和武士比劍,贏得美人心,武士的妻子把自己形容成貞女烈婦,武士則透過靈媒自稱壯烈的切腹,而唯一知道真相的樵夫則因為偷了武士的短劍,始終不肯吐露真相,最後才在「羅生門」這處地方全盤托出。

「羅生門」的意義在於真相被扭曲、被模糊,但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強盜、武士、武士的妻子或樵夫,都是軟弱的人類,他們為了掩蓋自己的弱點,就編造了天大的謊言使自己讓外界看起來很偉大,符合美國前總統林肯所說的道理。 

註:
《羅生門》,芥川龍之介的短篇 小說,發表於大正時代(1911年~1916 年)。故事是引用日本古典民間文學《今昔物語》中「羅城門登上層見死人盜人語第十八」的部分情節,加上作者的想像完成的。羅生門在日文漢字中是中文「羅城門」之誤寫,原來的意義是「京城門」,指的是七世紀日本皇都所在平城京及平安京的都城的正門,後來日本皇室衰落,天災內亂頻仍,羅城門因年久失修,成為一個殘破不堪的城門,也正是這篇小說的背景地點。 平安時代後期有一位被主人解雇的賤民,在傍晚為了避雷雨躲在「羅生門」城樓。他看見一個老太婆正在拔取城樓上一具無名屍的長髮,準備編織成假髮變賣換錢。賤民便出面抓住這個老太婆,責問她的行為。老太婆認為「人既然死了,有沒有頭髮不是都一樣,更何況自己是為了維生才拔掉死人的頭髮」。這位饑腸轆轆的賤民聽到這些話,轉眼間變成盜賊,他打昏了老太婆,剝去她身上可以變賣的衣服,趁著天黑逃離現場。整個故事以「羅生門」的特殊場景,描寫充滿自私的人性。 1950年黑澤明 拍攝《羅生門》電影,並贏得1951 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