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maiəsˋθi:niə]----頭抬不起來
*Myasthenia---意為--肌無力.
有一位65歲男性病患,因為步態不穩、眼瞼嚴重下垂而到眼科診所就醫,因症狀加劇轉診至署立醫院眼科門診;經眼科醫師評估後將病人轉介到神經內科,醫師診斷為「重症肌無力」,透過電腦斷層發現病患有胸腺瘤。病患又被送到外科,經過血漿置換術、胸腺外科手術切除及藥物治療,目前病情穩定,恢復正常生活作息。重症肌無力又稱「肌無力症」,是指肌肉的無力與疲乏。肌無力症是一種慢性的自體免疫疾病,臨床的症狀變化多端,嚴重時會因呼吸肌肉無力而有生命危險。若經良好的醫療與照顧,病患也可以像一般正常人一樣地生活。
臺灣目前肌無力症病患約有三千人,亦即每一萬人可能就有一個多的病例發生。女性好發年齡為20至40歲、男性好發年齡為50至60歲。神經科門診常會碰到由眼科轉診的病人,這些病人常因為「眼皮下垂」、「看不清楚」、「眼睛影響到生活」而去看眼科;當眼科醫師告訴他們可能患有「肌無力症」時,病人往往十分詫異與惶恐。為何會罹患「肌無力症」呢?因我們運動時,運動神經會釋放「乙醯膽素」的化學物質,利用乙醯膽素與其接受體結合後,產生電位變化而引起肌肉運動。肌無力症的病人,是因為體內產生了乙醯膽素接受體的抗體,進而導致接受體的破壞與數目的減少,使神經與肌肉間的傳導功能受損,所以它是一種自體免疫的疾病。因為胸腺可產生對抗乙醯膽素接受體的抗體,造成神經肌肉接合處傳導阻斷而產生肌肉無力的症狀,所以這一類的病患多發現有胸腺異常的現象,約15%至20%的病人會出現胸腺瘤。
肌無力症是個跨科的疾病,常影響病人眼部及神經功能,只要病人接受正規的治療,大多數病人的病況得以改善並恢復身體健康,所以病人無需惶恐及過於擔憂。
重症肌無力致四肢乏力‧嚴重患者或缺氧死亡
重症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不普及,每10萬人中約20-40人罹病,不過此病屬於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無從預防。若不予治療,看似無傷大雅的眼瞼下垂初發症狀,一年內可演變成吞咽困難、呼吸肌肉無力,最終導致病人缺氧死亡。不過,腦內科專科醫生指出,若及時控制,這病症並不難治,只需進行長期的免疫治療法控制即可。若是突發嚴重情況,必須及時採取血漿置換術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腦內科專科醫生黃毅俊指出,我們的神經依附著肌肉的表面,以控制肌肉的一動一靜。控制方法是神經線會分泌出神經遞質乙醯膽(acetylcholine,ACh),以傳達大腦的命令給肌肉的受體。
他說,肌肉的受體接收神經遞質後,肌肉會做出我們想要的動作。換言之,神經遞質是神經線與肌肉的“溝通橋樑”。
分泌抗體攻擊受體
“若自體免疫系統遭受刺激,就會大量分泌抗體,攻擊肌肉受體。
一旦受體被破壞,神經線就無法完整地傳達大腦的命令給肌肉,肌肉就無法作出指定的動作而顯得乏力,於是形成重症肌無力。因此,這也是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
他表示,患者並非完全無法活動,只是一運用肌肉的力量時,會較快覺得疲累,欲振乏力。例如爬樓梯,病人只能爬幾個階級,然後開始乏力。
多為遺傳因素導致
黃毅俊說,在大馬,此症的普及率也很低,每10萬人中約20-40人罹病,案例多是遺傳因素導致。
“不過,這不代表父母患有此病,子女也一定會患上,只是機會比他人略高。相比之下,重症肌無力的發生率仍較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低。”
另外,他指出,約10%患者出現重症肌無力的症狀是歸因於身體長有胸腺腫瘤。至於其餘病例的原因,醫學界仍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為止,此病與外來因素沒有關係,因此無從下手預防此病。
黃毅俊說,男女老少都有機會患上此病,但以成年人居多。這疾病的特異之處是若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多為女性;若發生在年老者身上,多為男性,箇中原因仍是個謎。
“一般上,此病的首發症狀是眼皮下垂,接著會感覺眼珠轉動困難,這也導致病人常有看到一物兩影的情況。”
慢慢地,症狀蔓延至臉部、喉部肌肉,病人會出現吞咽和咀嚼困難,甚至言語困難。最後演變成四肢乏力,全身無力的狀態,甚至連呼吸肌也無力,導致病人死亡,而這一系列病情演變過程約需1年。一旦病情嚴重,必須進入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
治療分治本治標法
黃毅俊醫生指出,重症肌無力的藥物治療分2種,即治本法和治標法。治標法的藥物可幫助病患在1至2天內恢復肌肉功能,一般上多採用斯的明(pyridostigmine)作為主要治療藥物。
“若是治本,必須針對自體免疫系統治療,即採用可控制免疫系統的藥物,如免疫療法,但需要長期接受治療,需時多久則因人而異。”
黃毅俊說,若病情已嚴重或突然惡化,可分別使用血漿置換術(plasma pheresis)和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兩者的成功治癒率都一樣。
“對年輕人而言,這兩種醫治方法分別不大,危險性相若,但年老者則較適合後者。若事後想好好控制病情,就需採用免疫治療法,進行長期控制,療效不錯。”
他指出,10%重症肌無力病人,體內生有胸腺腫瘤,只需進行胸上腺割除手術(thymetomy),就能根治此病。若沒有胸腺腫瘤的病人也可進行這項手術。
“患者必須等約5年才看到效果,5年內用藥物控制。由於胸上腺割除手術有危險性,因此只建議60歲以下的患者進行是項手術。”
重症肌無力多種診斷法
腦內科專科醫生黃毅俊說,重症肌無力的診斷方法除了詳盡的病史及理學檢查外,還有一些特殊檢查,如重複性電刺激、抽血檢驗自體免疫抗體等。
另外,患者也可進行Tensilon檢驗。醫生在病人身上注射少量的tensilon,若肌力暫時恢復功能,很有可能患上重症肌無力。
“至於胸部X光、電腦斷層則可以檢查是否有胸腺異常的情況。”
血漿置換術VS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1. 血漿置換術
方法:類似洗腎的方法,用機器將異常的抗體清洗出來。療效一星期左右即可看到成績。
療程:分5次,每隔一天進行,每次約2小時。
安全度:有一定的危險,因為清洗時會降低病人的血壓,這方法不適合同時患有心臟病者。
2.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方法:使用從血液裡過瀘出來的抗體,輸入病人的靜脈。
療效:一星期左右即可看到成績,可持續數週至數個月。
療程:一個療程需注射2至5天。
安全度:容易使用,比較安全,也適用在同時患有心臟病者身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