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憂鬱症患者的協助與治療策略
一、協助策略
憂鬱症越早獲得協助,其症狀獲得緩解的機會越大,恢復的速度也越快。從協助者的角色而言,家人及其朋友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以下是協助憂鬱症患者經常使用的策略(Schmall & Others,1993)﹕
(一)、鼓勵
在協助憂鬱症患者的技巧上,首先要釐清的觀念是,不要強迫或威脅他(或她)接受治療(除非有立即的生命危險),因此與當事人溝通,表達你的關心(把焦點放在對人的關心及生理的症狀上﹕如容易疲倦、睡眠出現障礙、胃口變差)和期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例如你可以這樣說﹕「媽媽!我愛您,並且我非常關心您,過去幾個月,我已經看到您體重明顯的減輕許多,哥哥同時也告訴我,您不再與平日的00團體聯絡聚會,過去每週00團體的00活動,對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知道這是個艱難的時刻,但是獲得協助可以讓您感覺到更好。鼓勵的同時,儘量使用「我…」之陳述句,(例如說﹕「我知道你很好,而我關心你是因為大部分時間,你似乎都覺得很疲倦,我喜歡你去看醫生,醫生會向我保證,你一切都在可處理的情境!」);避免使用「你…」的陳述句,因為其中含有強烈的命令與譴責的語氣(例如﹕「你是憂鬱症病患,你不必否認,去看醫生就是了」)。
(二)、傾聽和確認情緒
憂鬱症患者通常需要被傾聽、被了解。在傾聽的同時你需要1.出空自己去感同身受。
2.用語言及非語言的方式去反映對方情緒。3.用心整理對方的情緒。4.也讓對方有時間去整理自己的情緒。5.讓對方感覺被了解。6.讓當事人更有效地應付現實生活。避免1.問「為什麼﹖」2.使用「嗯!我能體會你的心情。嗯!我能了解你。」的話語3.用不著邊際的安慰。4.講自己的故事及經驗(趙可式,民89)。
(三)、建立一個支持性的環境
憂鬱症患者通常需要被傾聽、被了解。在傾聽的同時你需要1.出空自己去感同身受。
2.用語言及非語言的方式去反映對方情緒。3.用心整理對方的情緒。4.也讓對方有時間去整理自己的情緒。5.讓對方感覺被了解。6.讓當事人更有效地應付現實生活。避免1.問「為什麼﹖」2.使用「嗯!我能體會你的心情。嗯!我能了解你。」的話語3.用不著邊際的安慰。4.講自己的故事及經驗(趙可式,民89)。
(四)、規劃有意義的活動
多數的患者都不願走到戶外,所以一開始可以安排像散步之類的活動,之後視病患情況安排爬山或鼓勵參加親朋的聚會。同時對患者病情的恢復切勿過分的期待,對於些許的進步,即應給予鼓勵,並舉證治癒的案例,以降低其失望的感覺,另方面讓當事人經歷有價值的事件,來增加其成就感,讓患者明白他在家人心中的重要性,可以增強對抗疾病的信念,(董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民89)
(五)、給予自我掌控的機會
給予當事人適度自我掌控和作決定的機會,可以促使當事人無自我價值感之認知轉變。
(六)、警覺自殺訊號
每個憂鬱症患者都有可能以自殺結束生命,尤其在接近恢復痊癒時,反而會轉向自我了結一途,協助者惟有警覺生理、情緒、行為和認知上的自殺訊號,並不斷的給予患者關心、耐心和用心,才能預防悲劇的發生。
(七)、特別當心假日及節慶
對憂鬱症患者而言,悲傷及孤單的情緒感受,在假日(如聖誕節)及節慶(如結婚紀念日),會顯得特別強烈,因此週遭的親朋好友,更應該特別留意其情緒變化。
(八)、尋求專家(業)的協助
1. 在猶豫是否尋求專業協助的時刻。
2. 當事人的憂鬱症狀持續兩週或以上時。
3. 憂鬱的症狀干擾到當事人的日常生活作息或功能。
4. 當事人的健康因為憂鬱症而遭受威脅。
5. 觀察到當事人有潛在的自殺徵候。
6. 你已經盡了一切努力,但是似乎沒有任何功效,不知道能再做什麼。
7. 發現自己正被當事人所拖垮(拖累)。
二、治療策略
對憂鬱症患者的治療策略,依其發病原因及嚴重性,可分為下列三種﹕
(一) 藥物治療
抗憂鬱劑可以改變患者體內的神經傳導物質,使病患的情緒獲得良好的控制,尤其是對於內因性所引起的病情更具效果。雖然有時會有副作用,但藥物治療可以改善症狀,如果再配合心理治療,仍是目前預防和治療憂鬱症的最佳方法(鄭雅玲,民89;邵培毅,民88)。事實上,研究者曾提出認知治療和三環抗抑鬱劑(TAD)合併使用的話,其效果是優於單獨使用認知治療或三環抗抑鬱劑(TAD)(Teasdale et al., 1984)。
(二)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可以協助患者處理自尊、負向思考和人際關係等問題。常用的心理治療有﹕
1. 認知治療
憂鬱症患者通常對自己、對所處環境及未來,充滿悲觀負面的自動化思考,認知治療的目的在協助當事人改變負向的思考模式,也是用來治療憂鬱、焦慮、恐懼症等心理異常常用的方法,其中以Beck的認知治療,Ellis的理性情緒治療和Meichenbaum 的自我教導訓練,較為人所熟知(簡明建,民88)。
2. 行為和社會訓練
憂鬱症患者通常經歷不愉快的事件比愉快的事件多,行為和社會訓練,提供當事人發展有效的人際溝通技巧、接觸可利用的資源,增進愉悅的體驗。採用角色扮演、楷模學習、行為改變技術、社交技巧訓練、做決定的技巧、放鬆訓練和系統減敏感法等來協助訓練患者。
(三) 電療
雖然多數人難以接受電療(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的觀念,但是這種治療方法,對藥物治療無效或對藥物會產生強烈副作用,或病症嚴重及有自殺危險性患者而言,是可以考慮的一種治療方法。
玖、憂鬱認知取向的研究
近年來最引人注意的是以認知層面來詮釋憂鬱,這種趨勢有許多重要的原因﹕首先是社 會認知理論的發展與應用,部份的社會認知學者將其理論運用在憂鬱的解釋上面,並得到良好的成果(陳錫銘,民81﹔Pace&Dixon﹐1993)。其次是認知治療法在憂鬱治療上的卓越成效,依各種認知理論所發展出來的治療方法,對憂鬱患者的治療及復發比率的降低得到極佳的實用價值(曾端真﹐民81)。再者,各種有關認知的變項在憂鬱形成的歷程上所扮演的重角色,使許多學者投入此領域的研究,進而豐富了認知層面的理論內涵,歸因理論和自我基模理論更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構念。事實上,在有關兒童時期的研究中指出(Rholes﹐Blackwell﹐Jordon﹐&Walters﹐1980)﹕認知能力的發展及後天認知改變,對憂鬱的形成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Abramson等人(1988﹐1990)指出認知取向的研究者之所以如此熱衷於此,有四個重
要的原因﹕1.認知治療展現了相當的療效,可見認知理論的確有其臨床的價值。2.認知心理
學與社會心理學為憂鬱的認知理論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3.Beck的理論指出憂鬱的個體不僅作負向的思考,且會系統誤解或扭曲事實,為了解憂鬱的本質提供很好的研究方向。4.認知憂鬱理論在研究上可以作實證的探討。
這些見解和上述的一些研究成果頗有共同之處,很能有效的解釋近年來認知理論研究的
勃興。進一步的整合不同認知理論在此就更顯出它的意義及未來的主導地位。
拾、結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等的研究中發現,平均每一百人中就有三人罹患憂鬱症,它可說是繼癌症、愛滋病之世紀三大疾病之一,其中最早被解決的,反而可能是現在人人聞之色變的愛滋病,而憂鬱症這種不快樂的疾病,往往不被了解與接受,甚至因此走向自我毀滅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根據英國的統計,有百分之七十五到百分之八十自殺的人,在自殺當時,都已經達到有憂鬱症的程度,自殺是憂鬱症的一種表現,而自殺已進入國人十大死因之一,顯示憂鬱這種情緒障礙是必須被正視的(陳信吉,民89;陳國華,民89)。
一般而言,認知治療學者指出憂鬱症認知治療的必備條件為:治療者必須深入瞭解憂鬱症的臨床症狀表現、紮實的會談技巧、熟悉各式各樣的臨床症狀、病程的起伏和演變;治療者必須能夠警覺到病人是否具有自殺的危險性;治療者必須具有一個好的心理治療者所需的特質,即要能在關懷、接納的氣氛下,與病人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治療者需有各種不同的背景和經驗,以協助認知治療的成功;治療者除了具備溫暖及同理心之外 ,必須深入瞭解憂鬱症的認知模式、熟悉認知治療的理論及技巧,並接受正規的訓練。在此,我們也深切的期盼憂鬱症患者能適時掌握發病徵兆,即時就醫並持續接受治療,善於利用週遭資源,加上親友的鼓勵與支持,以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早日重建美好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