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憂鬱症的認知治療

     

     憂鬱症的認知治療


聯合 更新日期:2008/11/26 17:10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認知療法廣泛用在治療精神科各類疾病,幫助改
善情緒管理及提昇社交技巧。且已經實證是對改善輕
至中度憂鬱症及焦慮症有效的療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表
示,認知治療強調改變病人積非成是的想法。一般而
言,發生事情時,人們會立即反應;這些反應,在治
療中稱為「自動化想法」。治療過程是透過一連串問
句檢驗這些「自動化想法」,試著找出不合邏輯之
處,覺察這些想法的負面或以偏蓋全的謬誤性,並運
用一連串問句反駁,以找到其他替代性想法來改變。
  例如憂鬱症病人認為別人一定覺得自己是不好、
偷懶的人,可試著提問:「你有沒有百分之百證
據?」、「有沒有相反證據?」及「停留在這樣的想
法對自己有什麼幫助嗎?」來質疑或反駁,以發現事
情其他的可能性,然後選擇拋棄引起憂鬱、焦慮或恐
慌情緒的想法。
  詹佳真與仁康醫院心理諮商中心主任張慈莉均提
到,認知行為療法一般需進行十二至十六次,八周後
可見到療效,三至四個月才會較為穩定,所以較不適
合嚴重個案。此外,國外研究證實,針對憂鬱及恐慌
症狀,認知治療在預防復發上比藥物治療佳,因患者
可在情緒不好時,透過上述方法改善情緒。
  詹佳真認為,認知療法與傳統治療不同之處,在
於患者需動機強,願意改變且配合記錄,因為自動想
法出現在任何時刻。此外,張慈莉也表示,憂鬱症患
者通常很敏感,自我要求高,練習駁斥舊的負向想法
時,需覺察是否又陷入慣性的自我批判。她建議,進
行這項治療時應請教專業人員,避免越做越挫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