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鵲巢鳩占」是真的.有10張照片為證.(葦鶯鳥)的巢穴被(杜鵑鳥)所占據.第一篇.


在這張圖中,可以看到大杜鵑在一片蘆葦叢中叼著一枚卵,它應該正站在東方大葦鶯的巢上或旁邊,用喙將宿主的一枚卵叼出,接著再產下自己的一枚卵,杜鵑產卵的時間10秒不到,比非寄生鳥的時間短了幾十上百倍,在產完卵離開後,杜鵑往往將這枚叼走的宿主卵吞下。
對於杜鵑在產卵的時候為何要叼走宿主的一枚卵,有相關的一些假說,有的認為是保持宿主卵數量一致,以免被宿主發現;有的認為是減少宿主後代對杜鵑雛鳥的潛在競爭力;有的認為僅僅是免費的午餐。




 


這張圖片中,有一枚卵是杜鵑卵,但難以辨認,通常大杜鵑的卵要比宿主顯大,但在眾多的宿主中,東方大葦鶯是大型宿主,其卵的大小與大杜鵑相當,所以更加難以識別。
當然,如果從研究的角度出發,這張相片有一些問題,就是有的卵被巢的邊緣擋住,使得我們看不到所有卵的大小。
大杜鵑卵的顏色斑紋與東方大葦鶯很相似,這是因為兩者有很長的共進化歷史,在歐洲,其實就是著名的大葦鶯(Great Reed Warbler)和大杜鵑的共進化,只是由於大葦鶯的分佈範圍廣,結果分佈在中國這邊的亞種,後來被認為應該獨立城一個種,即東方大葦鶯(Oriental Reed Warbler)。




在此圖中,正在推卵的的雛鳥即為大杜鵑雛鳥,杜鵑卵的孵化期要比宿主卵短,所以往往在宿主雛鳥還未孵化的時候,杜鵑雛鳥就早 一兩 天孵出了。然而從這個巢中,我們看到巢的底部還有宿主自己的雛鳥,也就是說,大杜鵑在寄生這一巢的時候稍微有點晚,即宿主已經開始孵卵了。寄生的時間越晚,對杜鵑雛鳥越不利,因為發育中的宿主雛鳥,不但與杜鵑雛鳥競爭食物,而且比卵更不容易被推出巢。
如果大家有留意,會發現杜鵑雛鳥的背部是平的,這是對巢寄生的有利適應,因為平的背部,可以將要推出巢的卵或雛鳥平穩地放在背部,而容易推出。非寄生性的鳥類雛鳥,不具有扁平的背部。




往往當大杜鵑雛鳥在實施排外策略的時候,宿主親鳥也剛好在巢中,然而,宿主親鳥並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也許它正在想:我的小孩是不是瘋了?
這張相片中,宿主親鳥身體站直且呈警戒狀態,我推測是因為攝影者靠近巢後,宿主親鳥發現了。巢中親鳥在發現有危險靠近的時候,如果比較戀巢,不會馬上飛走,而是待在巢中站起來,只有達到一定危險程度才會飛走。在雛鳥未孵出的階段,親鳥不太戀巢,但當有雛鳥孵出以後,親鳥的態度就大有變化。




被杜鵑雛鳥推出的宿主卵或雛鳥難逃一死,親鳥是不會飛到巢外去餵養掉下的雛鳥的,只有在離巢期親鳥才會去喂巢外的雛鳥。而對於營巢于蘆葦叢的東方大葦鶯來說,掉到巢外大多都是被淹死了。



「鵲巢鳩占」是真的.有10張照片為證.(葦鶯鳥)的巢穴被(杜鵑鳥)所占據.第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