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葉啟斌專欄
非典型躁鬱症會表現在情緒,甚至飲食、睡眠的控制與失常,且往往與過去兒時的創傷經驗有關
初為人母的顏太太手上抱著1歲可愛的女兒,臉上卻泛出淡淡的憂鬱。她說,「我從來沒有覺得真正快樂過,從現在開始我要為自己活,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聽太太這樣說,顏先生表情很無奈。因為在他心目中,妻子不但一直是個女強人,且個性就像風一樣,總是令人抓不住動向,「家中大小事情控制權都她手上,但她還是不開心。」
童年陰影 揮之不去
問遍了各種大小可能的壓力來源,經過抽絲剝繭,顏太太終於坦承,從童年時期一直到現在,對於母愛的欲求不滿,一直是她心中難以抹滅的陰影。
她說,為了討媽媽歡心,從小無論大小考試她都卯足了全力拚第一名,為的就是希望拿成績單回家時,能夠從媽媽的眼神中,換取一絲絲的肯定與讚許。然而,即使是如此卑微的願望,卻十之八九都落空了。
顏太太也曾嘗試以其他各種方式,讓媽媽開心,但母親始終嚴肅的表情,卻讓她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相較之下,哥哥雖各方面表現平平,但家中只要有好的東西,媽媽凡事都第一個想到哥哥,「小時候全家開開心心地計畫外出旅遊,我都會被送到外婆家」,以致於多年以後,翻開陳年發黃的舊相簿,她總是在全家福照片中缺席。
直到研究所畢業,找到一份令人稱羨的好工作後,顏太太才終於正視「無論再怎麼努力,也很難換得母親公平對待的事實」。話雖如此,其實她內心深處,並未真正釋懷。
調適自我 學會包容
怎麼說呢?工作的時候,顏太太是個積極進取的工作狂,下班以後,大啖美食則是她唯一的慰藉。 她形容,「我從來不知道吃飽是什麼感覺!」、「那種空虛的感覺,就好像從嘴巴塞進去的東西永遠填不滿似地,半夜裡爬起來再吃ㄧ頓的情景也常發生」。她也常從噩夢中驚醒,滿是恐懼,不知道自己是誰,或身在何處。
非典型躁鬱症會表現在情緒,甚至飲食、睡眠的控制與失常,且往往與過去兒時的創傷經驗有關,患者常不自主地回想過去遭遇的挫折,甚至常有靠購物,吃東西、強調自主與控制權,來填補內心空洞的現象。
母親年紀大了,現在常常會和顏太太談心,但是她還是無法不去擔心,按月孝敬媽媽的錢,會不會一個轉身,就跑進了哥哥的口袋。
在安排治療後,加上老公與好友的支持,顏太太慢慢學習調適自己,不要太在意外在的眼光。對於過去母親因為受到傳統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未給予她平等且足夠的母愛,她也能漸漸體諒與包容。
自我激勵 擺脫抑鬱
雖然從顏太太過去的經驗顯示,在母親節買花送給媽媽表達愛意,只會換來一頓碎念。但今年母親節她還是決定要買,而且要買兩束,一束送給母親,一束送給自己,藉以期許並激勵自己,不要再受到過去負面經驗的影響。
最近顏太太談起自己的女兒開始會笑了。她說:「風總會過去…,對於我的寶貝,我一定會愛她、疼她,讓她擁有滿滿的母愛,並且讓這份愛一代一代傳下去。」
(作者現任三總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