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鋼盔總統.兒戲人間?! (度假外交? 馬玩瘋了!)+鋼盔底下的那顆腦袋與那顆心


鋼盔總統

度假外交? 馬玩瘋了!

自由時報 – 2012年4月16日



        首度訪問非洲,馬英九在甘比亞與賈梅總統比劃伏地挺身、足球,原本用餘興節目看待即可,但沒想到竟成了馬訪非唯一值得報導的主題,到了史瓦濟蘭,更加碼成了有氧運動元首外交的「新模式」,馬的一舉一動,證明他的此行出訪,就是不折不扣的「雞肋出訪」。


馬出訪非洲,這是台灣總統相隔十年再度到訪非洲友邦,也是馬首度訪非,就國家外交利益而言,元首出訪,有極為莊重、嚴肅的意義,這才是馬出訪要傳達給國內最重要的訊息。


但十二天非洲行已到最後一站史國,從馬本人到所有幕僚成員,從過境孟買開始,有誰嚴肅告訴隨行媒體,此行到底做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如果連這些都講不出,用雞肋外交都不足以形容,根本是元首的「度假外交」。在國內油電雙漲、物價齊飛之際,馬總統還有心情從事度假外交,真是「非常人」。


馬上任後推動「兩岸和解、活路外交」政策,儘管二十三個邦交國表面上都維持住,但這不意味對岸在外交的競逐上放鬆終結我邦交國的最終目的。


以非洲為例,非洲五十四個國家,與中國建交的有五十國,台灣邦交國只有四國,且隨著經濟實力快速崛起,中國早已超越美國,成為非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中國對外堅持固守一個中國政策,在兩岸關係上以和解為誘餌,將台灣鎖在「一個中國」框架中,馬政府還隨著對岸唱和「兩岸同屬一中」,但不知「一個中國」正是對岸最高的國家利益綱領。


中國在非洲表面上暫停金錢外交,以兩岸和平諒解暫停挖台灣邦交國,但只要一統台灣的最高戰略及本質不改變,一旦兩岸政策出現變化,中國隨時就能動手清理戰場,徹底終結台灣在非洲的外交版圖。


在兩岸和國際現實環境中,台灣的處境,其實不但未因為兩岸和解而和緩,反而隨著中國的崛起而愈加險惡,馬總統好不容易來到非洲友邦進行元首外交,除了運動、比賽之外,難道真的沒正事可做嗎?


.....................................................


鋼盔底下的那顆腦袋與那顆心  




  • 2012-04      中國時報    【王健壯】

油電雙漲與復徵證所稅雖然引發民怨,但馬英九卻決定戴著鋼盔往前衝,可見他是吃了秤鉈鐵了心,不惜與民意為敵。


     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民意反對漲價加稅,但總統卻決定逆民意而行,不跟民意唱同調,其結果可以想見將招致民意強烈反彈,甚至讓總統背負背叛民意的罪名,並進而危及政權的穩定。


     換句話說,馬英九雖然連任,但漲價與加稅卻並非他的選舉承諾,他如果要讓授權他的民眾不至於有被背叛或者被騙選票的挫折感,就必須要在敢於宣布漲價的勇氣之外,更要表現出有處理漲價餘波的能力,否則才連任即失民心,馬英九未來四年將永無寧日。


     而處理民怨的第一個考驗就是政策溝通。馬英九雖然坦承政府在政策辯護及溝通上有待加強,但其實馬政府有待加強的是溝通的態度與方法論,並不是溝通次數的多寡,態度與方法論若不對,再多的溝通也無濟於平息民怨。


     以美牛溝通為例,不但內閣相關閣員缺乏政策溝通能力,即使是馬英九自己也在態度與方法論上犯了錯誤,例如他可以呼籲美牛開放後民眾「不想吃,可以不吃」,但他接著強調「不必買,不會有事」卻是畫蛇添足,不但缺乏說服力,更會造成反效果,「不買就沒事」豈不代表「買了就有事」?這種溝通邏輯顯然大有問題。


     另外,馬英九替美牛「三沒有」政策「沒有預存立場,沒有時間表,沒有對美國承諾」辯護的理由,也是自相矛盾,如果「三沒有」確實像他所說「都是真的」,為什麼他又要強調「美牛非過不可」的理由是為了「國家信用」?既為了國家信用而非開放不可,就代表他早已有預存立場,可見所謂「三沒有」祇是裝模作樣的幌子而已。


     油電漲價與加稅對民眾而言,比美牛進口更有切膚之痛,政府的政策溝通也更困難、更具風險;馬英九現在決定漲價雖然不必冒著失去選票的風險,但如果他在處理漲價餘波的政策溝通上犯了錯誤,他將面對的風險是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危機。


     蔣經國執政時特別重視物價漲跌,有一年俞國華內閣決定調漲油價兩元,但蔣經國卻裁示祇微調一元,俞國華雖以「政府保本」的理由力爭,但蔣經國卻回答他:「一個失去民心的政府還保什麼本!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問題」;馬英九雖然不是蔣經國,台灣現處的時空環境也大異於當年,但身為國家領導人,他卻必須像蔣經國一樣,要把漲價問題上綱到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問題來看待處理。


     但就像美國經濟學家塞勒(Richard Thaler)所言:「領導人雖很重要,但卻並非無所不能」,歐巴馬拚連任之所以拚得那麼辛苦,油價上漲乃是關鍵原因,美國民眾雖然不認為歐巴馬是造成油價上漲的罪魁禍首,但有近七成民眾卻不滿他處理油價的政策,而讓他面臨了信任危機,也連帶影響他的選情。


     然而,歐巴馬想要翻轉因高油價而造成的低迷選情,甚至要化解民眾對他的信任危機,其實並沒有太多政策工具可以使用,他可以釋出部分戰備儲油,也可以考慮停徵燃油稅,但影響卻十分有限,不像馬英九那樣可以對油電事業進行價格的政策影響。


     馬政府這次決定油電雙漲,漲幅高低並非全由市場決定,而是出自政策決定,既屬政策決定,決定政策的人當然就有義務向民眾溝通決策,雖然台灣跟美國一樣都是「油價的接受者」,雖然「在政治上,如果你一再辯解,你就輸了」,但物價攸關人民荷包,政策溝通乃是任何負責任政府應為當為之事。


     也就是說,馬英九除了要替漲價與加稅講出一套「漲加有理」的理由外,在溝通的態度與方法論上也要有所講究,千萬別再講出「我現在是第二任,不需要再討好民眾」這樣的話,這種話就像丈夫對妻子說「我現在已跟妳結婚,不需要再討好妳」一樣,誰聽了都會反感甚至反彈。


     不懼民怨而決定漲價雖是勇氣,但處理民怨卻不能祇戴著一頂鋼盔往前衝就可解決,鋼盔底下的那顆腦袋與那顆心,比冷冰冰的鋼盔更重要。  (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